1980年春季的一天,一位退休职工走进太原迎泽工商所,他手里拿着居委会的介绍信、户口本和一个小盒子,找到工商管理人员,说想办理营业执照。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证件,他小心翼翼地一一打开让工商人员观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证、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证、中国老年摄影学会会员证等多个证件。管理人员从户口本上看到,尚启英,1921年出生。按照当时的政策,退休人员不允许从事个体经营。他说,自己多年在单位工会从事摄影工作,有一技之长,特别是参加了工商部门在红旗剧场召开的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动员大会,很受启发,就想在附近摆个小摊位照相。
当时,工商所长请示了领导后,决定破例,为尚启英办理营业执照,给他颁发了“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第005号”,主营照像、洗相、放大,兼营照相材料。就这样,他成为山西最早的一批个体户。先后在太原文庙后街、太原五一广场、迎泽公园北门口摆摊、开办摄影部。
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喜欢到国有企业上班,端“铁饭碗”,瞧不起个体户,但尚启英认准了政策,“发展是硬道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勤劳致富是对的。”于是他坚定信念,艰苦创业。
当时,在太原五一广场摆摊照相的都是国营照相馆,只有尚启英的摊点挂着个体户的营业执照。游人觉得个体户不可靠,大都去找国营照相馆照,尚启英的摊点不景气,他就把“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证”贴在了营业执照旁边,用于招揽生意。同时,他还买了鲜花、雨伞等许多道具,还挖空心思制作了飞机布景,翻拍了电视机底片。在那个年代,能在照片中让顾客坐在飞机里,能让顾客进入到电视机里,让游人们耳目一新,深受顾客的喜爱,尚启英以高超的技术、大胆的创新,独家经营的模式吸引了许多顾客,没用了多长时间,生意就红火起来。许多外地人慕名前来拜师,学习手艺。当年,一位来自香港的游客来到五一广场,专门找尚启英,请他给照一张太原五一广场的留念照,再寄到香港。不久,就收到了这位顾客从香港发来的回信,信中盛赞尚启英的摄影技术高,因此太原也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尚启英从50元起家,风里来,雨里去,靠诚实守信和高超的摄影技艺,为外地来太原的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让太原人的业余生活,增添一点光彩。他也用赚到的钱,一点一点置办齐全了各种照相、洗相设备,从黑白到彩照,不断学习和改进技术、更新服务,满足消费者需要。
1984年,尚启英的摊点从太原五一广场搬到了迎泽公园,生意扩大了,设备增加了,经营项目增加了出租相机、快冲胶卷、立等可取等。他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和顾客至上、诚信经营的理念赢得了市场。个体经营也使他们的家庭淘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成为了当年的“万元户”。
在尚启英带动下,他的妻子、儿子、亲戚、朋友,纷纷加入了个体工商户的行列,他的妻子王爱珍退休后,也领了个体营业执照,在迎泽公园北门办了一个冷饮摊。
尚启英用照相挣到的钱改善生活,不断更新设备,到1989年,已经拥有了两架进口自动照相机,三台专业照相机。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在太原市工商局迎泽分局职工以及众多个体户中成了公众人物,受得了社会各界关注,他曾经担任过个体户组长、个协理事、副会长。多次获得“光彩之星”荣誉称号,受到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个体劳动协会表彰。大家亲切地称呼他“尚师傅”。
1994年,74岁的尚启英把照相机交给了儿子。虽然收起相机,但尚师傅依然担任着迎泽区个协基层分会理事,直到82岁,他天天都去工商所“打卡”,当志愿者,发挥余热。帮助大家写年检通知,动员个体户年检、换照,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个协理事换届的时候,大家一起给他耐心做工作,“您多少年为协会尽义务,我们把工作交给您也是非常放心,可是您已经是年过八旬,年纪大了,不想让您再那么辛苦了。”听到这话,尚师傅闹起了情绪。他说:“我身体好,感觉自己还很年轻,对个体户和协会两方面的工作‘门儿清’,想再发挥点余热,愿意为你们分担一些小事。”
作为山西首批个体户,尚启英干个体时间长达24年,他从内心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工商部门给他办理营业执照,怀着感恩的心情,他与工商管理人员多年相处,处成像家人一样的关系。他曾经说,经商24年最大的感受是,世界需要热心肠。
尚启英师傅91岁时去世,给家族留下了敢创、敢干、敢为人先的执着精神财富、留下了许多珍藏多年的日记本和亲手拍摄、冲洗、放大的照片等物。
来源:山西晚报
出处:米玲(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