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当日上午,上海市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以视频形式举办。
活动透露,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已启动,这是上海市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上海市海洋局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市海洋局、崇明区政府、市长兴岛管委会签署了《关于推进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2021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达10366.3亿元
根据《2021年上海市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1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0366.3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名,同比名义增长6.8%,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24%,占当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5%。
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572.8亿元;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4150.9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642.6亿元。
上海市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以及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
从产业结构看,滨海旅游业比重最高,占全市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58.3%,其次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比33.8%;海洋船舶工业占比5.4%;海洋化工业占比1%;其它海洋产业占比1.5%。
从发展情况看,主要海洋产业强劲恢复,发展潜力与韧性彰显。滨海旅游业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全年实现增加值1500.5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869.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4.2%。根据《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上海继续位列2021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三名。
海洋船舶工业稳步发展,新承接订单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37.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9%。与此同时,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增长较快,全年分别实现增加值18.7亿元、6.5亿元和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分别为43.8%、47.7%和48.1%。
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效果图
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已启动
活动透露,上海已启动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该项目是《上海市海洋“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总投资5.3亿元,是上海市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据了解,项目位于临港新片区,总体呈“一带三点”布局,其中一带是“堤前中高滩湿地保护及修复带”,三点分布是港湾凹地生境修复(节点一)、南汇嘴特色湿地保护修复(节点二)、侵蚀海滩保护修复(节点三)。
保护和修复措施主要是:开展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治理、本土海洋生物生境营造,丰富海洋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减灾效益。同时,将建设生态监测站、碳通量塔与警戒潮位标志物等科普管护设施,对修复成效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加强海洋科普宣教,提升公众的海洋意识。
上海市水务局(市海洋局)表示,通过项目实施,将进一步改善临港海岸带生态系统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在临港新片区形成一条高品质亲海岸线,为南汇新城“湖海相融,开放共享”的生活空间增添更多海洋特色。
推进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为了将长兴岛打造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推进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海市海洋局、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本次合作协议聚焦五个方面:
一是推动高端先进海洋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优化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港机和海工装备延伸产业链。
二是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服务上海交大海洋装备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涉海重点领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国家、市级层面高技术含量的海洋重大项目落户长兴岛。
三是创新横沙国际渔港发展模式,支持横沙渔港探索渔业综合营运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促进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与横沙渔港合作,推动海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
四是营造优良的涉海营商环境,探索设立长兴岛海洋基金、协同建立长兴岛海洋人才实训基地。
五是加强海洋文化宣传,重点打造海洋装备特色工业旅游名片,建设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建立“长横海洋文化旅游联盟”等。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