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芬兰首款反坦克炮设计有缺陷

2022-06-10 来源:《沿海时报》

  二战期间,面对德军铁甲战车的闪电突击,芬兰军队仿制的旧式反坦克炮性能落后、战场表现不佳,研发一款威力更大的新型反坦克炮迫在眉睫。芬兰设计师唐纳鲁主动请缨开展研发——他提出将新型反坦克炮口径增加至75毫米,提升火炮穿甲能力;改用垂直滑动炮闩,实现自动退壳,提高火炮射速。


  1942年春,芬兰赫尔辛基靶场,一枚新型反坦克炮炮弹疾射而出,以1100米/秒的射速,轻松击穿500米外的150毫米装甲板。新型反坦克炮的强大威力,让唐纳鲁内心激动不已。火力问题解决了,唐纳鲁又开始思考如何提升反坦克炮的防护能力。当时,大多数火炮设计师采用的是炮管周围安装炮盾,对火炮软肋部位进行防御,而唐纳鲁持不同看法。“设计一款矮小的火炮,可以减少被敌军发现和命中的概率。”他决定在炮轮轴中央开一个大洞,使炮管和炮轮中心位置同高,将反坦克炮高度降低一半。随后,这款新型反坦克炮被命名为75K/44反坦克炮,一经问世,就以独特造型和强大火力引起世人关注。然而,在后续火炮测试环节,这一设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重心太低,需要至少4匹马同时拖拽,且悬挂离地间隙小,容易被卡在起伏不平的泥地里,瞄准精度也不够。短短2个月后,芬兰宣布投降,75K/44反坦克炮后续改进升级计划被迫中止。


文字:李双吉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