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们的青春之歌》海报。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山西作家影视艺术制作公司等单位推出了一部29集电视剧《我们的青春之歌》(编剧柳建伟,总导演赵建平)。
这是一部描写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文化人抗战经历的电视剧。该剧通过虚构人物与真实人物相结合,电视剧故事与真实史实融为一体,展现了一批热血文艺青年在延安鲁艺学习、生活、爱情和战斗的故事,塑造了一批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不惜牺牲的中华儿女英雄形象,真实再现了《黄河大合唱》的诞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民族歌剧《白毛女》面世,以及《兄妹开荒》等地头小戏的创作和演出的重要文艺历史事件,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精神。
电视剧主要是讲故事、写人物的。《我们的青春之歌》主要演绎了上海青年东方海和上海姑娘丁小蝶经过革命战火的考验和延安鲁艺的教育成长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故事。
1937年初冬,上海淞沪战局恶化,被日军射杀的东方海父亲临终时让他去延安投奔堂哥东方明。东方海的同学、恋人、富家千金丁小蝶为帮东方海复仇,不随父母去香港避难,而是同东方海踏上了报仇雪恨之路。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吃尽百般苦头,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鲁艺,踏上了他们既陌生又新鲜的人生道路。
鲁艺成立于1938年4月,有戏剧、文学、音乐、美术4个系,后称部。戏剧部部长张庚,文学部部长周扬,音乐部部长冼星海,后为吕骥,美术部部长江丰。在鲁艺,他们遇到了诗人光未然、音乐家冼星海。丁小蝶进入鲁艺被分配到评剧团,东方海被光未然推荐做了音乐系助教。在鲁艺,他们认识了民间艺人于镇山、于冬梅兄妹,认识了由石占明和王二妮扮演的柳富贵和柳二妮父女。在鲁艺,他们见到了他们的直接领导,老红军女战士、鲁艺音乐系协理员叶作舟。这些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聚集在鲁艺演出了一出出既互助互爱、婚恋求偶又心怀芥蒂、冲突不断的活剧。
整个故事一方面写前线,鲁艺学员作为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演出,同时直接参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有的身负重伤,有的壮烈牺牲。另一方面戏在延安。当时延安正在进行文艺整风,主要是解决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这也是鲁艺学员最为关注并激烈争论的问题。
东方海演奏的小提琴并不受群众欢迎。东方海和丁小蝶的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战士们同样不爱听,纷纷离场。丁小蝶朗诵的话剧《日出》陈白露的道白,演唱的西洋歌剧咏叹调和芭蕾舞更是与群众格格不入。丁小蝶却主张首先应该提高群众的欣赏能力。柳二妮演唱的信天游大受欢迎。于镇山根据安塞腰鼓改编的斗鼓赢得阵阵喝彩。文艺的“大、洋、古”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完全背道而驰。在延安文艺要搞“大、洋、古”,还是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这种争论在鲁艺更是针锋相对,莫衷一是。
毛泽东同志搞文艺调研,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为的问题。为什么人服务?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为工农兵所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如何服务?就是要解决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这是文艺的根本方针。
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民族交响史诗《黄河大合唱》的演出震撼了整个延安。贺敬之创作的民族歌剧《白毛女》1945年5月为党的七大代表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桂涛声词、冼星海曲的《在太行山上》响彻延河两岸,在部队战士中广为传唱。
这一切教育了鲁艺的学员,东方海懂得了大众听得懂、看得懂,文艺才能为抗战服务的道理。他要以音乐为武器去战胜敌人。后来东方海用小提琴为柳二妮演唱伴奏,很受群众欢迎。丁小蝶更是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脱去拖地长裙,换上农姑服装,演出了《兄妹开荒》。
《我们的青春之歌》是一部填补了延安鲁艺历史题材、纪录延安鲁艺创建、发展过程的电视剧,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电视剧,是一部弘扬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主旋律作品。
电视剧《我们的青春之歌》中所体现的“伟大的事业,高尚的灵魂,精彩的人生”是这部剧表达的鲜明主题。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们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用青春、奋斗、牺牲和永不褪色的信仰,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路。
电视剧《我们的青春之歌》作为一部优秀作品,有不少独特的思想、艺术特点,体现了编导不循旧例、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这部电视剧,在思想内涵上突破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模式,写了一群“奔向延安”,作为“鲁司令”的队伍,为抗日战争做出独特贡献的文艺青年,表现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在烽火岁月中的坚守和成长;在艺术取向上重视营造全剧的诗意风格和唯美影调,把伟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英雄人物完美地呈现出来;在创作初衷上塑造人民群众认可的艺术形象,尊重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在人物设置上既有奔向延安的年轻人,又有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构成好看好听的情节链;在情节安排上处理好“真实”和“演绎”的关系,将真实人物贯穿在整部电视剧中,成为剧中人物情感变化和思想转变的启迪者和指引者,这也是剧中最好看的桥段。
这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年轻人,奔赴延安,因为他们受到信仰的感召,相信信仰的力量。他们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他们感到只有在延安才能找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山西的作家、艺术家力群、贾克等近20人就像剧中的东方海、丁小蝶一样都是当年投奔延安的青年,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青春岁月。力群是鲁艺美术系的教员,苏光、程曼、聂云挺是美术系的学员。贾克、石丁、李束为是鲁艺戏剧系的学员。张朴是鲁艺音乐系的学员。李古北是鲁艺文学系的学员。马烽是延安部队艺术干部学校美术班学员。他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了最好的成绩。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