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期间,烈日炎炎,风火云蒸,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
此时,适当食“鲜”可调理脾胃、补充营养、缓解不适。
那么,夏至有哪些食物不能错过呢?
地三鲜
1. 苋菜
苋菜在中国的食用历史很悠久,汉初即有苋菜入膳的记载。
中医认为,苋菜味甘性凉,长于清热利湿,清肝解毒,凉血散瘀,对于湿热所致的赤目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红肿不利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苋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铁、钾、钠、氯、镁等元素,一个人每天只需食用100~150克苋菜,即能满足人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量。
2. 豌豆
中医认为,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
此外,豌豆含有优质蛋白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而其中富含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3. 蚕豆
中医认为,蚕豆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补中、益气、利湿、快胃、解酒毒之功效。
而蚕豆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但热量较低,是肥胖者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保健佳品。
树三鲜
1. 樱桃
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入脾、肝经。
《滇南本草》说它能“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
研究显示,樱桃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C、维生素A等,其中铁的含量更是居水果之首。
2. 香椿
中医学认为,香椿味苦、性平、无毒,入肺、胃、大肠经。
夏季常吃,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清热健胃、润肤明目、消火解毒的功效,故民间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说法。
3. 青梅
中医学认为,青梅有驱虫止痢、促进消化、除热烦燥、祛腐生肌、止烦渴等作用。
但是,胃酸过多者应慎用青梅。此外,梅子具有较强的酸敛性,内有湿热积滞者不宜食用。
水三鲜
1. 螺蛳
中医认为,螺蛳性寒、味甘、无毒,具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对治疗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等具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从营养学角度讲,螺蛳富含钙质,以及磷、硒、铁、钾、镁、铜等矿物质,适当食用对人体极有益处。
一般人群都是可以食用螺蛳的,但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并有冷瘕宿疝,或有久溃痈疮未敛,不宜食之。
2. 鲋鱼
又称鲫鱼,《本草经疏》说:“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夏食鲫鱼,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利水、通乳、除湿之功效,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孕妇产后乳汁缺少、营养不良性浮肿者宜食。
3. 咸鸭蛋
咸鸭蛋味甘,性凉,入心、肺、脾经,有滋阴、清肺、丰肌、泽肤、除热等功效。
中医认为,咸鸭蛋清肺火、降阴火功能比未腌制的鸭蛋更胜一筹,煮食可治愈泻痢,其中咸蛋黄油还可治小儿积食。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