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采凉山下一个名叫散岔的偏僻小山村,上个世纪因“中国乳娘村”的称号而蜚声海内外,把孤残儿童寄养在普通人家中的模式,养父母的呵护弥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亲情的缺失,使孤残儿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避免出现对家庭观念的淡薄,性格孤僻、心理封闭等问题,在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50多年来,散岔村已经代养了2500多名孤残儿童,为本村现有长住户数的17.6倍,相当于散岔一户农民就拉扯了十几个“党孩”。从最开始的国家给小米、每月给8块钱,到现在的每月1500元,一代代乳娘用她们无私的爱给予孤儿们温暖的家。散岔村最多时寄养了二百多个“党孩”,“乳娘精神”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淀,逐渐凝结成为全村人的核心价值观。
乳娘村里名气最大的要数尚玉梅一家,婆婆尚玉梅、儿媳妇王润叶和孙女王美景,祖孙三代都是乳娘。已过世的尚玉梅拉扯过3个“党孩”;王润叶共拉扯过13个“党孩”,最大的已经40多岁,最小的今年才5岁;王美景共拉扯过8个“党孩”。
当提到去年被美国家庭领养走的3个“党孩”,42岁的王美景的眼圈瞬间就红了。妹妹王美彬(党云)在她身后朝众人直摆手,示意不让提起这些伤心事,怕姐姐会受不了。“三个孩子也许这辈子再也见不着了。”王美景伤感地说,“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可比亲生的还要亲。”
据了解,这些孩子刚生下就因为各种原因被福利院收养,随后寄养到散岔村不同的乳娘家里。这些寄养的孩子全部姓“党”。王美景已经先后代养了6个孤儿,其中有3个残疾程度轻的孩子,在拉扯到三四岁左右时先后被美国夫妇收养。
王美景告诉记者,她家现在还有两个党孩。满地跑的那个小淘气叫党国康,因患先天心脏病被父母遗弃,福利院送到王美景手上代养后,已经做过一次手术了,现在嘴唇都是黑紫的,还需要再做一次手术。在另一间卧室炕上躺着的孩子是个脑瘫患儿,来她家已经十年了。孩子不会说话,也坐不起来、眼睛也看不见,吃喝拉撒都在炕上。
王美景拿出相册,一一指给大家看:“这个是莲莲(党国莲),这个是碧碧(党国碧),这个是沐沐(党国沐),这个是文文(党晋文),这个是念念(党国念),这个是康康(党晋康)。”
照片上每个孩子脸上幸福的笑容里,满满蕴含着养父母在他们身上付出的心血和爱。
大同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靳保利介绍说,新一代的乳娘大多数住上了楼房,孩子们的生活、上学和康复的条件都比村里要好。智力正常的孩子可以上正常的学校,智力差的可以回福利院,在进度慢的班级学习。
王美景兄妹五人,她是大女儿,和大儿子是母亲王润叶亲生,其余三个都是“党孩”。孩子长大后,还生活在这个家里,前年养父母给小儿子王学东(党乐)娶过媳妇。靳保利院长当了30年的院长,他亲身经历了福利院的发展,见证了一代代乳娘们的辛劳和付出。他说福利院孤残儿童最多时,曾寄养在49个村,后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亲生父母遗弃孩子的不法行为也相对减少,到最后只剩下散岔这一个乳娘村了。
如今,善良的散岔村民上至村书记下至普通村民,90%的家庭都代养过“党孩”。他们把对孤儿的爱转化成一种集体自觉,一代代传承下去。
文字:马静波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