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走狗”曾是好词

2022-07-06 来源:《文史博览》

  先秦时期,“走狗”是一个中性词,一指猎犬。《战国策·齐策四》:“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也指替人效力者,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狡兔死,走狗烹。”


  在我国文艺史上,“走狗”一词,还曾用来比喻甘愿做他人的门生。郑板桥曾给自己刻过一枚“徐青藤门下走狗”的图章。这个提法既意味着对前辈的尊敬和推崇,也有自谦的用意。


  宋元时期,由于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走狗”一词,便发展演变成为一个贬义词,指受主人豢养的爪牙、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清人袁枚善于结交显贵,他在《随园诗话》中以大量笔墨来吹捧高官毕沅母亲的诗作。对此,郑板桥骂袁枚为“斯文走狗”。现如今,人们多用“走狗”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谄媚的人。其本意猎犬以及其他含义几乎不用。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