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引发市场持续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7月6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普通存款、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券商理财、信托、私募基金等)合计金额为5429.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8%。此外,在“去刚兑”背景下,结构性存款仍最受追捧。
上市公司偏爱结构性存款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度有所“降温”。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记者发稿,年内共有913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合计购买规模约5429.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87.4亿元,同比下滑25.8%。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地缘冲突、美联储加息缩表导致的全球经济震荡,叠加国内疫情频繁扰动,企业经营环境不佳,现金储备额较去年有所下行,购买理财产品金额也就有所下行。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则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上半年金融市场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较强,一些理财产品的表现不及预期,影响到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预期判断;二是一些上市公司的资金另有他用,或是更希望保持目前的资金流动性。
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偏好来看,结构性存款占比依然最高,年内认购规模为3585亿元,占比达66%,较去年同期微降3个百分点;银行理财产品占为11.6%,位列第二,占比较去年同期降6.4个百分点;普通存款与定期存款的合计占比为9%,较去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券商理财、信托、基金产品的合计占比为7.5%,较去年同期降1.6个百分点。
在苏筱芮看来,上市公司偏爱结构性存款,是因为期望将自有资金实现一定程度的保值、增值,在“去刚兑”背景下,结构性存款是一种可以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实现相对平衡的产品,市场上也难以寻求到与其实力相当的替代品,如果替代品难以寻求的大环境持续不变,那么收益率及产品规模的下降对未来上市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产生的影响不大。
“结构性存款占比过半是因其收益率可能与2年至3年的定期存款持平,但期限一般都在一年以下,部分只有三个月期限,对企业吸引力较大。”明明表示。
从上市公司方面来看,江苏国泰、中国电信、中信证券、潍柴动力、迪阿股份、航发动力、青岛啤酒等公司认购金额较高,且认购的产品多以结构性产品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出于流动性、安全性等考虑,年内上市公司购买券商理财、信托产品、基金的规模分别为314.7亿元、88.6亿元、5.7亿元,整体来看,券商理财也颇受上市公司青睐。
近段时间,个别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增发募集的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引发关注。
在沪深交易所投资者互动平台,记者以“买理财”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显示,年内共299条相关问答。例如,有投资者较为关心此举是否会影响公司募投项目实施进度与经营,对此,有上市公司回应: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理财产品投资是在确保公司日常经营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不会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产品研发和募投项目的使用。公司通过银行和证券公司进行适度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短期理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效益。
在明明看来,公司募投项目实施需要有节奏的稳步进行,募集资金不可能马上全部投入项目,过量持有现金在经济上并不划算,在不影响公司经营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短期理财增厚收益有利于公司发展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一定要和投资者保持密切沟通,以免影响投资者信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亦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公司募投项目存在阶段性,因此,上市公司对尚未使用的库存现金进行理财等现金管理正当合理。而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归根结底是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问题,投资者需重视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常上市公司购买理财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公司投资项目暂未铺开,有短期闲置资金;二是一些公司“不差钱”,但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或对投资收益前景较为悲观,转而购买理财。但总的来说,买理财流程要合规,要把闲置资金用在“刀刃”上。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