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我军地空导弹三胜美军无人机

2022-07-25 来源:中国军网

  自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后,美军频繁使用无人高空侦察机在中越边境一线,对我边防兵力部署、援越物资和军队动向进行侦察。为打击美军无人机侦察行动,我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广西设伏,于1967年至1969年,3次成功击落美军147H型无人高空侦察机,为地空导弹抗击无人机积累了经验。


  飞得太高147H型无人高空侦察机(以下简称147H)是由美国瑞安公司制造的喷气式亚音速无人机,它是在“火蜂”系列靶机基础上研制而成,可执行包括高空和低空照相侦察、电子航空侦察、监视、诱饵、电子战、信号情报收集和心理战等任务。该型机有3个特点:一是目标小,雷达搜索发现和自动跟踪困难;二是飞得高,实用升限为2.287万米,这个高度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歼击机的飞行高度,甚至超过了部分地空导弹的射程;三是功能多,可进行照相侦察和电子侦察。因此,147H一经问世,就受到美国中情局的青睐。


  当时,我军能够有效抗击147H的手段不多,地空导弹便是其中之一。尤其当147H达到最高升限后,歼击机显得力不从心,地空导弹部队成为抗击首选方式。“北部湾事件”后,地空导弹部队分别进驻广西东兴、宁明、武鸣等地,担负抗击敌方高空侦察的任务。


  东兴初捷我军采取“佯动诱敌、纵深伏击”的战法,安排1个轻型轰炸机大队从南京大校场飞到南昌向塘机场,诱敌来侦。1967年9月17日,敌派出1架147H,从北部湾方向入窜侦察,在距离我地空导弹部队阵地180公里左右时被我警戒雷达发现并紧密监视、90公里左右时被我目标搜索雷达捕住、40公里左右时我制导雷达开机并稳定跟踪。我方指挥员在反复校对目标参数后果断定下战斗决心,在距我方阵地35公里处采取迎攻方式成功击落敌机,创造了地空导弹击落无人高空侦察机的先河。


  宁明再捷东兴初捷后,敌近3个月不敢窜入我国领空侦察。1968年元旦前后,敌无人高空侦察机先后2次从我布防的地空导弹部队火力间隙通过,入窜广西南宁地区侦察。通过分析敌航线规律,我地空导弹部队及时调整至广西宁明机场附近隐蔽部署。


  1968年3月22日,1架C-130运输机在老挝川圹地区投放1架147H沿中越边境飞行,在距离我地空导弹部队阵地160公里处被预警雷达发现并紧密监视,但在70公里处预警雷达显示目标丢失。指挥员通过目标飞行速度、方位推算,在距我方阵地38公里处令制导雷达开机,发现敌机,利用稳定跟踪的极小时间窗口,成功击落敌机。


  武鸣三捷在地空导弹部队两次击落147H型无人高空侦察机时,空军歼-7型战斗机亦先后击落3架147H,使敌暂时停止侦察飞行,采取技术措施,改进无人机,提高升限。


  在暂停侦察19个月后,美147H升级版147T-17先后3次入侵我云南思茅、祥云地区。因敌机升限提高,飞行速度更快,只有地空导弹能够有效拦截。在分析敌机飞行规律后,地空导弹部队有针对性地进行手动跟踪训练,并决心采取“近快战法”歼灭入侵之敌。1969年10月28日,在北部湾上空发现1架147T向雷州半岛方向飞行,我军立即转入战斗状态。在距离我阵地90公里时,目标搜索雷达开机捕捉目标并稳定监视,45公里时制导雷达开机发现并稳定跟踪目标,29公里时在敌航路捷径处果断开火,精准命中目标。147T投入使用仅10多天,我军便成功将其击落。


  地空导弹部队抗击无人高空侦察机的“三战三捷”不仅打出了军威,更打出了国威。东兴之战是按照苏联教范打的,效果很好;宁明再战时,因敌有了电子干扰能力,使制导雷达不能稳定跟踪,我军临机应变,创新了打法;武鸣三战时,我军完全摆脱苏联教范,运用“近快战法”快速歼敌,创造了地空导弹部队抗击无人高空侦察机的“三部曲”。


文字:王宏伟、高 凯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