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马占山传奇生平马占山贡献成就有哪些?

2022-07-27 来源:中国历史网

  马占山简介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男,字秀芳,汉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image.png


  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马占山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


  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


  马占山传奇生平


  一、早年生活


  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吉林省)。自幼体质非常瘦弱,但由于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起,就给姜家崴子屯大地主姜顺牧马,骑术精湛。


  1903年12月,因被姜顺诬告盗马,愤而离家出走,在哈拉巴喇山落草为寇。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马占山率领同伙接受怀德县衙的收编,成为地方游击队,负责维持地方社会秩序。马占山任哨官,驻守怀德县城。


  1908年,游击队被提督张勋划归清政府直属的正规部队,移驻昌图,在追击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的过程中崭露头角。


  二、投靠奉军


  1911年,马占山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任该部四营中哨哨长。


  1913年,吴俊升部改编为民国中央骑兵第二旅,马占山被任为三团三连少校连长。


  1916年,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蒙古巴布扎布由海拉尔南下,企图在东北建立满蒙帝国,马占山随吴俊升受张作霖命令派兵镇压有功,晋升为营长。两年后,随督军吴俊升到黑龙江赴任,擢升为团长,驻防海伦。


  1925年,提升为东北陆军骑兵第十七师第五旅旅长,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命驻守河南新乡。战争结束后,回防东北。11月,爆发郭松龄倒戈事件,马占山在新民县白旗堡击败郭军,并活捉郭松龄夫妇。因对郭作战有功,于次年提升为骑兵十七师师长,不久被提升为骑兵第二军军长。


  1930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被派往黑河,担任警备司令,统辖沿江10余县防务。


  三、江桥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当众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属我保卫地方之责”。


 image.png


  他亲自视察防地,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准备抵御敌人的袭击。此时,以劣绅赵仲仁为代表的亲日派企图劝马占山向日军投降,马占山坚决拒绝,并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


  1931年11月4日晨,在7架飞机掩护下,1300余名日军以保护修桥为名,直趋江桥(嫩江铁桥)中国军队驻地大兴站,驱赶中方修桥人员,迫令守军后撤,并强行抓去中方哨兵3名。


  中午,又悍然向中国军阵地发起猛攻。马占山当即下令抵抗,全体将士英勇战斗,同敌血战三天二夜,击退了敌人多次进犯。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不顾张学良不抵抗政策而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规模抵抗。


  马占山奋起抗战,深受全国人民称赞,国内各地报纸都以大字标题报导江桥抗战。全国各地群众自动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捐钱捐物,支援黑龙江省抗战。上海、哈尔滨等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组织“援马抗日团”,参加抗日队伍。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大部分地区后,为了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采取各种手段对马占山进行诱降。马占山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和政治诱惑,于1932年2月降日,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3月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


  马占山在担任伪职期间,想方设法不在卖国文件上签字,甚至自称不识字。马占山降日后,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日本侵略者对他也不放心,控制很紧,并要编遣他的军队。


  马占山在此境况下,遂生反正之心。他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筹集了伪满币两千多万元(相当于银元两百万元)、三百匹战马和十几卡车物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


  3月末,马占山抓住国联调查团欲到东北的时机,一面调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面秘密布置军事行动。4月1日,他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旗帜。


  他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


  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